IE学社2021第5期学术交流会(总第44期)圆满结束

作者:王研戈, 罗文乔发布时间:2021-06-27浏览次数:10

627日下午,矿业工程学院工业工程系IE学社于博学楼一A201举办20215期学术交流会,李小林老师出席了此次交流会,五位同学分别进行了汇报。



崔琦同学汇报内容是《综掘工作面支护工静态负重作业研究》,他针对支护工静态负重作业内容,通过问卷调查和Jack建模仿真等方法评估工人肌肉骨骼损伤,提高工人作业效率。

李小林老师做出评价:第一部分的问卷调查通过现场询问的方式获得的是实际数据,是一种方向性结论,第二部分的模拟实验与第三部分的仿真实验都涉及相似程度,因此需要保证仿真程度。除此之外,实验缺少仿真结果与预估不符的情况讨论,建议采取实验量化方法,建立数据量化模型,使用第三部分验证可得出量化的一般性结论,更有实际意义。



马海鹏同学汇报的内容是《井下工人体脑疲劳交互影响综述》,他针对井下工人体脑疲劳交互影响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提出实验要主、客观评定法相结合,以及考虑多种环境对疲劳的影响。汇报结束后同学提出在研究多因素模拟之前,应该分别考虑单因素模拟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李小林老师点评:可以将疲劳定义量化,并且应该考虑体疲劳,脑疲劳是否同质的问题,还要关注实验的相似性,考虑仿真程度问题。建议进行多因素模拟之前考虑单因素影响。



潘杰同学汇报内容是《动态照明对脑力疲劳的影响研究综述》,他通过文献研究探讨动态照明对脑力疲劳的影响,结果表明动态照明对人的警觉性、认知表现和情绪方面存在积极作用。

李小林老师点评:多考虑本研究的实际应用场景,后续研究方向,可以关注变化时间色温区间等不同方面。


尹学龙同学汇报内容是《基于肌电信号特征的综掘工作面搬运作业姿势研究》,他针对综掘工作面中由于不良搬运姿势导致的矿工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在主观的工效学评估基础上,借助肌电信号设计搬运作业实验,实现从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对综掘面搬运作业姿势的优化。汇报结束后汇报人就井下环境复杂,脱离这些条件的实验模拟结果以及对于30分钟脱离疲劳状态、垂直搬运高度的数值80cm的选取这两者的理论依据问题与同学进行了探讨。

李小林老师做出点评:实验内容方面,作业内容构成与井下作业需一致,可以选取典型作业过程进行研究,研究内容不涉及骨骼方面研究,可以考虑肌肉骨骼之间是否有一定相关性,最后获得最佳搬运姿势,但一系列工作可能涉及到不止一个搬运姿势。


张威同学汇报内容是《工时不确定的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研究》,他针对柔性作业车间的工时不确定问题,使用区间数进行表征,使得模型建立更加准确,得出更好调度方案。李小林老师做出评价:很多因素同时不确定的话可以考虑工艺约束,评比指标均选用区间数没有针对性,数学模型的建立中,柔性模型需要体现工艺的相对加工顺序。

本次学术交流会圆满结束,今后我们工业工程系将进一步开展灵活性强、形式多样的促进学风研讨活动,为广大同学在学风建设方面展开的讨论提供广泛的交流平台。同时期望同学们以此为契机,以抽丝剥茧的精神,选准自己的人生方向,持之以恒,咬定青山不放。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大学路1号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 邮编:221116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6 中国矿业大学工业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