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难而上”,工业工程系学子暑期实习圆满结束

作者:王晓园发布时间:2021-09-12浏览次数:20

 

19级郑州实习

718日至81日,201954名本科生在李贤功、董成亮、任海兵、张娜4位老师的带领下于郑煤机集团展开了为期两周的认识实习。为进一步拓宽同学们专业知识面,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此次实习安排了生动、灵活、丰富的课程内容。

 理论学习

在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授课下,同学们首先了解了郑煤机集团的发展历史、管理组织层次、目前运营状况等基本情况,接着学习了解了郑煤机重要工厂的现行业务流程及物流管理、生产管理、现场管理与质量管理的运作状况。通过系列课程的学习及同学与老师的交流,同学们对于现代的生产系统极其采用的高新技术有了概括的了解,熟悉了生产管理中的生产系统规划、设计、设配管理等基本概念知识。


 讲座聆听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地参观了郑煤机的总装厂、结构件公司、液压电控公司等,通过讲解与观察直观的了解产品的生产过程,极大的丰富了产品加工工艺的相关知识,深切体会到自动化设备与智能系统在制造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


 实地参观

在精益办两天的“精益理论+精益实操”的系统培训中,融合团队竞争与协作同学们分为红、黄、蓝、绿四组,学习了班组、5S、品质、生产、设备、成本等理论知识,并对品质、设备、成本三个模块展开了实操演练。培训过程有趣生动,有效提高了学生对于精益理念、方法的掌握效果。

 精益培训

郑煤机人力资源部的老师在多功能厅带来了“高校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系列讲座,讲座过程以讲授与互动结合的方式传达了“主动积极、以始为终、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己知彼、统合综效、不断更新”等智慧思想,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的高效能人士的行为准则。


路漫漫其修远兮。此次实习之旅在恶劣天气与紧张疫情的考验下,老师和同学们共同携手共进克服重重困难,不仅收获了丰富知识开阔了眼界,还践行了矿业师生“永远不怕困难”的精神,最终安全圆满的完成了此次实习。


18-1班常州实习

“纸上得来终觉浅”,很多同学在实习前一直在思考利用三年的时间系统地学习了工业工程的相关知识,形成的知识库要怎么应用这个问题。“实践出真知”,本次常州星宇实习终于给了同学们这样一个机会去大展身手。IE makes things better! 找出改善点,将所学到的知识形成系统,针对地应用到企业实际生产过程当中,每一个过程都使同学们加深了对于专业的认知,也更加懂得把书本知识很好的运用到生产实践当中是每个IE人的必经之路,纸上谈兵永远都不会取得最好的效果!


此次常州实地实习一波三折,但是同学们与老师携手并进,克服在疫情期间的种种困难,开创了“线上+线下”混合实习的新模式,在保证安全的同时,有效保证了实习任务的按时完成和实习质量,对于这届学生而言,这是一次难能可贵的经历!

在李玉鹏老师的悉心指导、星宇全体成员的关心照顾以及各位同学们的积极配合下,本次实习最终顺利结束。


18-2班无锡实习

719日下午,在经历6个小时火车车程后,同学们陆续到达了实习所在地点——无锡。当天晚上,在卢明银和陆刚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召开了大家进入实习企业前的最后一次动员会,两位老师首先强调了让大家时刻注意保证其自身安全的重要性,进而又勉励诸位同学在实习过程中要做到脚踏实地,下马看花,尽量将工业工程精益求精的精神体现出来。

 

紧接着同学们忙碌却有收获的实习过程便进入初始状态,在江森公司员工的引导下,同学们很快对其公司各个部门有了一定了解,实习采用分组制度,每个小组负责相应的课题,并有相应部门的师傅带领。万事开头难,刚开始的实习于每个同学来说都是不易的,幸而有工厂师傅的指导以及两位老师和同学们的及时沟通,大家对其所调研的部门、生产线愈来愈熟悉,对于其课题内容的方向也愈加清晰。在所有人的努力下,实习内容进展十分顺利,同学们白天在工厂充分利用时间进行生产线调研,晚上在宾馆及时进行课题内容的汇总整理并保证研究内容的进展。但实习过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除了课题内容的繁冗复杂,中途又遭遇恶劣天气以及新冠疫情的复发。古有宋濂为了求学足肤皲裂而不知,尽管困难重重,同学们实习的热情也无法被浇灭,天气允许时,大家像往日一样去工厂;天气不允许时,大家便在宾馆继续进行课题研究,但最终由于疫情的严重还是让大家被迫提前结束了工厂的实习。临走当天,同学们抓紧一切时间在工厂将课题所需数据、照片等内容整理齐全,实习过程虽被阻断,但是研究进展不容留置。待所有同学安全抵达家中,各小组的课题研究也开始陆续推进,在各小组长的带领下,大家通过腾讯会议、微信等软件在线交流,继续对课题进行完善,以保证实习的工作进度以及最终的工作质量。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每位同学都十分珍惜此次实习的宝贵机会,并身体力行的做好每一件事,中途虽有波折,但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最终给本次实习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大学路1号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 邮编:221116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6 中国矿业大学工业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