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2017第7期(总第19期)学术交流会圆满结束
本周六下午2:00,IE学社在矿院楼A604举行了工业工程2017年第7期(总第19期)学术交流会。此次学术交流会共有四个小组参与汇报,矿业工程学院工业工程系卢明银、李迺梁、任海兵、李玉鹏四位老师出席。
王旭峰、方宇、滑志昆、于潇萌四位同学这次带来的报告名为《M公司L型笔记本电脑装配线平衡研究》。M公司是位于昆山的知名笔记本代工企业,生产线平衡率大概在70%左右,这增加了公司人力生产成本,并且降低了在行业中的竞争力。本案例针对M公司生产线中最具有代表性的L型号笔记本装配线应用改进双种群遗传算法与K均值聚类方法进行平衡优化,提高产线平衡率。首先他们进行了需求分析,明确作业单元与作业时间,提高生产线平衡率和进行工装及物料分类。其次基于改进的双种群遗传算法与K均值聚类算法,针对装配线存在的问题与优化目标进行了算法设计。最后用算法对该问题做了实例分析,评价了改善的效果,并对推广前景进行了展望。经过改善,每班减少了5名生产人员,每天节省的人力为10人。每月节省人力成本为38500元。搬运强度的降低,减少了各工序装配时的无用等待时间,提高了平衡率。
王浩楠、王道明、江欣昊、吕俊飞、盛健超五位同学这次带来的报告名为《QF汽车零件公司链轮车间生产系统规划与设计》。QF公司链轮车间以生产各式汽车链轮为主,生产方式为订单式生产,产品种类较多,且产品精度要求较高。通过对链轮组车间现状、物流现状的分析,利用价值流图发现了库存浪费、等待浪费、搬运浪费、设备浪费的问题。在车间生产系统中,他们通过P-R分析,根据加工工艺的相似度,对所有产品进行分族,确定生产作业区及面积。物流超市设计改善后,物流超市由专人操作,编制工序流程图,进行操作培训,实现标准化;编制“计划发料单”,严格控制物料的配送时间和配送量,减少在制品的库存;遵循先进先出原则;物流超市内部应保持畅通。线边物料设计满足了以下原则:距离最短、 及时供应以及可视化。最后利用仿真对模型进行分析。
江欣昊同学这次带来的报告名为《机械制造业智能工厂规划-智能生产》。智能制造系统(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IMS):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它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诸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智能生产系统是使用智能装备、传感器、过程控制、智能物流、制造执行系统、信息物理系统组成的人机一体化系统。目前存在装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低,物流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低,生产作业计划粗放,设备负荷不均,系统集成性差,数据采集严重不足,系统可视化程度低的问题。智能生产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其一柔性制造系统(FMS),是由数控加工设备、物料运储装置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的自动化制造系统,它包括多个柔性制造单元,能根据制造任务或生产环境的变化迅速进行调整,适用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二是由仓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物流设施设备系统组成的智能仓储和物流系统。三是在工厂综合自动化系统中起着中间层的作用的智能制造执行系统(MES),MES根据底层控制系统采集的与生产有关的实时数据,对短期生产作业的计划调度、监控、资源配置和生产过程进行优化。

何伊同学这次带来的报告名为《考虑质量设计水平的产品更新决策模型》。消费群体的多元化和产品质量的差异化,产品间竞争逐步激烈,更新频率不断加快,产品更新研究逐步成为企业和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更新产品从设计到售出所涉及的变量较多,国内外学者们主要以利润最大化为导向,选择新产品的库存,定价及投放时间和频率等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新产品的定价决策是重要研究方向。何伊同学提出了竞争模型和非竞争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