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矿业大学“智能采矿人才培养”高端论坛在矿业工程学院报告厅举行,围绕智能采矿人才培养,论坛发布了国内首个关于高校智能采矿人才培养的共识,就人才定位、培养目标、知识结构、建设方式、政策环境等达成框架性共识。
来自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南大学、重庆大学等三十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和国家能源集团、中煤科工集团、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等二十余家企业的近百位知名专家和代表参加论坛。论坛由矿业工程学院教学院长尚涛主持。
矿业工程学院院长张农教授致开幕词,介绍了中国矿业大学就智能采矿已经开展的工作和未来规划,希望各位专家能围绕论坛主题交流思想、碰撞智慧,为矿业工程学科的拓新发展和智能采矿方向的学科建设开辟新思路。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西弗吉尼亚大学采矿工程系教授彭赐灯院士作了题为“美国长壁综采技术”的主题报告,展示了美国长壁综采技术从一无所知到世界标准的演化历程,并对智能采矿人才培养的基础课程设置进行了建议。
上海墨桐花开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郑雨瑛作了题为“腾讯云新工科项目及智能采矿人才培养的思考”的主题报告,介绍了现阶段墨桐花开教育公司与高校合作的模式,并以非采矿行业人士视角分享了对于智能采矿核心技术以及人才培养中课程体系的思考。
矿业工程学院万志军教授介绍了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对智能采矿专业内涵、人才培养目标、人才知识结构及课程设置的思考与探索,以及智能采矿特色班建设进展。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王家臣教授、太原理工大学副校长梁卫国教授、河南理工大学原副校长周英教授等专家分别对“采矿工程专业现状”、“智能采矿人才需求”、“智能采矿专业定位”、“智能采矿课程设置”、“智能采矿教学资源建设”和“校企合作共建智能采矿实践基地”等方面主题提出了各自的思考与观点。
在论坛闭幕式上,与会专家和代表一致认为,智能采矿是当前科技发展趋势下采矿工程专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智能采矿人才培养应着眼于发掘一批可以在采矿工程及其智能化领域从事工程设计与施工、生产与技术管理、开发研究等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为使采矿工程专业能够突破以固体矿床开采为主的传统开采工艺,拓宽矿产资源的智能开发,应在课程设置上引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知识,在教学环节中突出矿山智能采掘技术、矿山压力与环境智能监测等专业知识,同时拓展到深地开采、共伴生资源开采、新能源开采等新领域。为进一步落实对智能采矿的教学研究、进一步发展我国智能采矿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应尽快组建智能采矿专业建设委员会和产、学、研合作联盟,制定智能采矿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和课程体系,以国家“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努力营造强本拓新、转型发展的办学环境,助力矿业工程学科的发展。
据悉,在论坛前夕,矿业工程学院采矿工程教展中心学院区域建成,通过了学校验收,学院举行了中国矿业大学首届智能采矿特色班开班仪式,并同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和上海墨桐花开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关于智能采矿人才培养的交流合作,就“智能采矿”的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内容进行了深入讨论,三方一致同意在“智能采矿”人才培养方面加强产学结合,尽快推进合作并落实。
学校教务部、矿业学院、机电学院、信控学院、计算机学院和物联网(感知矿山)研究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参加了论坛。